在醫院住了三天後,終於可以回家休息了。
不過,寶寶因為黃疸值太高,所以要留院觀察,
不能帶著她回家,讓我們十分失望。
下面是這三天的簡單記錄:
.出生第2天
凌晨三點母嬰同室,開始親餵,但沒什麼奶水。
護士們拚命鼓勵親餵,但親餵不僅姿勢不好橋,
而且寶寶還不太會吸吮,有時雖有吸到一下下,
但一下子又滑開了,弄得我和寶寶都很洰喪,
而且,寶寶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,要吵她起來吃奶也很不容易,
感覺上寶寶並沒有吃多少奶進去。
下午時,另一床又有一名剛剖腹產的產婦住進來,
病房頓時變得很吵雜,晚上睡得更不好。
.出生第3天
把拔半夜去買一罐配方奶,並交由護士處理,
清晨時餵一次配方奶,但白天仍配合護士親餵,
下午終於有單人房的空位,因此立刻轉單人房,
感覺舒適許多,終於可以睡個好覺了。
不過下午開始寶寶就不太進食,開始嗜睡,
晚上關燈後則開始哭鬧。
.岀生第4天
哭鬧一夜後,寶寶凌晨四、五點送去檢查,
結果黃疸值偏高,需留院觀察,
麻麻則是中午出院。
住院日期:2009.3.28晚至2009.3.31中午
心得分享
這三天的住院,對我來說實在是很辛苦。
原本以為生產後就可以好好的休息了。
沒想到生產後不到三小時,就要開始面對另一場奮戰~
我覺得鼓勵親餵母乳雖然是件美事,
但我覺得剛生產後的孕婦奶水普遍不足,
所以初期應該要配合奶粉來餵寶寶才是,
而不是一味的希望媽媽能立刻親餵,
如此折騰下來,媽媽不但睡不好,寶寶也吃不飽,
而且寶寶最後還因吃的量不夠而讓黃疸值偏高。
有了這次的生產住院經驗,
我想,下次我一定會另外再準備配方奶帶在身邊,
寶寶萬一肚子餓了,就可以先餵一些,
否則,泡好的牛奶,寶寶有時會嗜睡不吃,
而等到她肚子餓時,又受到限制,最後只能餓著肚子哭鬧。
此外,生產後的前三天,寶寶若吃奶的狀況不好,
最好先以手擠方式將奶水擠出,不要立刻使用吸奶器,
如此不但比較擠得出奶水,也比較不痛,
擠出的奶水還可裝在奶瓶中餵給寶寶吃。
電動吸乳器則是等奶量大一點再使用,
如此寶寶不但不會餓肚子,媽媽也能順利發奶。
此外,有關寶寶用奶瓶吸奶會混淆的顧慮我覺得是有些多餘,
寶寶不論有沒有使用奶瓶,初次親餵時都還是會有些困難,
因為吸奶也是需要學習的,只要多試幾次,寶寶通常還是會吃。
而初生寶寶的吸吮能力本來就比較差,
讓他多吸奶瓶反而可以訓練他正確的吸吮能力,
剛開始還是要讓寶寶吃飽比較重要哩!
後記
麻麻出院後的第三天,
寶寶的黃疸值已經下降,
但因為她的肺部有痰,
所以到隔天上午檢查後才讓把拔帶回家,
馬鈴薯家庭終於一家團圓囉~
出院前一晚,和寶寶的合照。
